2008-01-09 11:05:24 來源:膠東在線 【字號:大中小】
媽祖,是我國古代的女海神,自宋朝以來,隨著航海家們的足跡所至,其影響遍及我國沿江沿海及東南亞各國,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文化之源。
媽祖文化的起源,與我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國航海業的歷史十分悠久,至遲在隋唐時期,航海技術已相當成熟,與日本、朝鮮及南亞各國的海上往來已十分頻繁。宋、元、明三代,海上航運已十分發達,通過海上的對外貿易已涵蓋了東亞、南亞、澳洲的大片區域。既有元朝南糧北運千重帆影相望的繁榮,更有鄭和七下西洋萬里海疆變通途的壯舉。
航海是勇敢人的事業,航海的風險是隨時存在的。尤其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差,常有大批航海者在風浪中喪生,所以急需尋求自己的保護神。但長期沒有形成統一的信仰。
直到宋代,福建蒲田縣出現了勇于在海上救人的年輕姑娘林默,她的智慧,她的勇氣,她的善良,受到人們的敬佩和愛戴。林默生于公元960年農歷3月23日,卒于987年農歷9月9日。她的英年早逝,在航海者心中必然引起遐想和猜測,漸漸把她傳為神,成為航海者的精神寄托,有如在航海者心目中燃起的一盞明燈,照亮了船民們的千里航程。這是航海者心中的愿望,是時代的需要,也和古今中外的各種神明的產生一樣,是一種社會階段和歷史發展的必然。
林默卒后,其鄉人于同年在湄州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爾的湄州媽祖廟。當時廟自然很小,但在航海者中的影響卻非同一般,先由福建船民開始,在船上供牌位,奉香火,以后很快在沿海船民中傳開,成為船民們一致認同的海神。
媽祖廟于宋朝天圣年間(公元1023-1032年)進行了擴建。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褒封林默為靈惠夫人。這是皇帝第一次賜封,從此開始到清朝同治年間,歷朝皇帝共賜封36次,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母”,并列入國家祀典。隨著媽祖廟的擴建和皇帝的褒封,媽祖的名聲越來越大。中國航海者舟內均載有媽祖像,朝夕拜祭。鄭和下西洋,每次行前均到媽祖廟祈禱,曾兩次奉旨到湄州主持御祭儀式,并擴建廟宇。
從元朝到清朝,我國沿海地區和沿江地區先后修建了大批媽祖廟,北起丹東,南到海南島,東到臺灣,西到重慶,媽祖文化已傳播到國內廣大地區。據專家介紹,我國大陸現有較具規模的媽祖廟1500座左右。與湄州一水之隔的臺灣省,現有媽祖廟也超過1500座,其中,規模和影響較大的就有430余座。臺灣一省信眾就多達1800多萬人,媽祖成為溝通兩岸關系的和平女神。日本人接受媽祖文化后,發展成為媽祖會,以宗教形式規定了朝拜制度。在朝鮮,在南亞,在北美,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均信仰媽祖。有專家估計,全世界現有媽祖廟宇近5000座,信眾2億多人。應該說,媽祖崇拜是一種文化現象,媽祖文化已成為整個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這種以“和平、勇敢、關愛”為核心的媽祖文化,已受到越來越多的世人的關愛與敬仰。
文化頻道意見反饋 文化熱線:0535-6785690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07001
網站簡介 | 標識說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法律聲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