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3 16:20:42 來源:膠東在線綜合 【字號:大中小】
![]() ★專題摘要: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于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2012年,烏丙安、葉舒憲等專家共同倡議將七夕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專題看點: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詳細] 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在我國民間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詳細] 七夕節的習俗主要包括: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發等等。[詳細]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詳細] |
文化頻道意見反饋 文化熱線:0535-6785690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07001
網站簡介 | 標識說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法律聲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