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7 09:27:59 來源:膠東在線 【字號:大中小】
民國版萊陽縣志記載,當時萊陽縣城內共查找到牌坊72座,多數完好,部分年久殘廢。根據萊陽當地數位老人回憶,抗日時期為了不使萊陽的牌坊毀于戰火,占據萊陽的日本兵接受萊陽鄉紳的建議,曾經動用重型機械進行搬運,擬移至萊陽城西北存放。后來由于戰事,搬運沒有完成,部分牌坊停放在半路,文革期間都下落不明。致使文革之后沒有任何一個牌坊見諸公眾視野。
縣志另記載,在萊陽城內北門里有會魁坊一座,是為明萬歷年間丁未科第九名進士、戶部主事孫必大所立,民國24年尚存。該坊在抗日時期也完好,但后期損壞,下落不明。
2018年9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一個院落里看到了一個石條靠在角落的墻根,上有清晰的文字,上書“萬歷丁未科第九名賜進士出身戶部主事孫必大”。經仔細分析,我認為這應該就是孫必大會魁坊的匾額。
孫必大,萊陽照旺莊人。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生卒年不詳。但是他自子孫都很顯貴,文采頗佳,而且性情義烈,氣節動天。根據搜索到的資料發現,他至少有兩個兒子。長子孫鳳毛,字明儀,號紫庭(萊陽縣志記載為子庭)。明天啟元年辛酉科(1621年)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進士,官至南京御史,任江南道監察御史,封通直大夫。次子孫鳳翰,明貢生、福建布政司照磨(注1)。
孫鳳毛有子孫揚烈,字集六,廩生。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圍萊陽,守城抗清。崇禎十六年(1643年)二月,萊陽城破殉難;另有子孫揚聲(有資料稱其名節高),字靜來,崇禎九年(1636年)舉人。清時授湖廣鄖陽府推官、湖廣布政司參議,順治四年(1647年)山寇猝發(注2),郡城失守,揚聲挺身力戰被創,罵不絕口而死,贈湖廣按察司僉事,封通奉大夫,墓在萊陽城北三十里太平頂;另有子孫長祚,字性如,大嵩衛歲貢。
孫鳳翰有子孫耀祚,字晦生。具體生平不詳。
上文提到的孫必大的子孫中,孫鳳毛、孫揚聲、孫揚烈、孫長祚、孫耀祚都是復社的分支——山左大社成員,萊陽縣志記載,此孫氏一族“皆一時特立獨行之士”。
孫鳳毛性情直爽剛烈,崇禎十五年(1642年),他上書揭發原寧武兵備錢天錫送巨資給給事中楊枝起、廖國遴賄賂內閣得密云巡撫之事,并揭露熊開元在二人指使下上奏,意在扶持邱瑜秉政、陳演為首輔。崇禎帝命令他回去準備詳實,再次奏陳,意欲徹查。結果未及再奏,鳳毛被人以酒毒殺(注3)。后鳳毛之子訴冤,指楊枝起、廖國遴設計酖殺之,兩人及錢天錫并削職下獄。時值明亡亂世,鳳毛沒有安葬。其子孫揚聲在順治四年因山寇作亂,城陷為寇所害,卒于任上。此時他家道衰落,卒后也無人安葬,萊陽張夢鯉后人張禹玉(注4)得知后按照當地習俗將其父子一起安葬了。
下圖是網上搜到的牌坊圖片,據說是根據孫必大牌坊原貌仿制的梨木模型,網頁上沒有顯示制作者姓名,不知制作者是否有孫必大牌坊的老照片,因為網頁只顯示了一面,所以牌坊的另一面有什么文字不得而知。但是從牌坊的文字上看,應該不是孫必大牌坊。牌坊模型最上面的兩個字是“追遠”,下面的四個字從右往左依次是“至誠感神”,再往下八個字從右往左依次是“勖增爾虔以介丕祉”,左右兩間匾額分別書“馨爾夕膳”、“絜爾晨餐”。感覺應該是宗族紀念先人的牌坊,不像是科舉功名坊。另根據萊陽縣志所記載的牌坊名錄里面只發現一個孫必大牌坊,也就是會魁坊,而且目前發現的孫必大牌坊石條兩面是一樣的文字。所以下圖所謂的孫必大牌坊模型應該不是會魁坊,也不是科舉功名坊。
更多史料有待進一步搜集。
注1:照磨即“照刷磨勘”的簡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官職。
元朝建立后,在中書省下設立照磨一員,正八品,掌管磨勘和審計工作,另肅政廉訪司中負責監察的官員也稱照磨,“糾彈百官非違,刷磨諸司文案”(《元典章》)。在此之外,元朝政府在其他機關,上自六部、宣政院、宣徽院等,下至地方行中書省、諸路總管府等均設有照磨一官,負責對本部門的收支進行審計。
明朝在各地繼續強化照磨制度,在各省布政使司中,均設照磨1人,從八品;按察使司中,設照磨1人,正九品;各府亦設照磨1人,從九品。
清朝沿用明制,繼續設立照磨官,品級亦從之。
注2另有史料記載,孫揚聲并非死于山寇:順治四年,清廷調鄖陽巡撫徐起元入京任職,派潘士良繼任鄖陽巡撫。潘士良到任時,因當時轄內有戰事,守城官員王光恩就沒有按照接待封疆大吏的禮儀去碼頭迎接。潘士良認為是王光恩有意怠慢他,于是一紙奏書八百里加急告到了朝廷。清廷派人持詔書拘囚了王光恩,并當即將他押赴進京。王光恩原屬明末農民軍,綽號“小秦王”,于崇禎十一年歸順明廷,并在連續幾年的鄖陽保衛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王光恩有兩個弟弟,一個叫王光泰,一個叫王昌,都是王光恩從李自成軍營中招來鄖陽做了游擊官并駐守襄陽的。當他們聽說哥哥被朝廷抓走后,當即率眾反叛,先殺襄陽官吏,再兩個日夜趕至鄖陽,殺了守備道劉開文、知府董有聲、同知劉璇、推官孫揚聲、知縣趙丕承,還活捉了行都司都指揮使袁捷。接著又分兵鄖陽府各縣,殺死了所有縣官。然后再聚兵房縣,命鄖縣(今鄖陽區)庠生李好生為房縣知縣。朝廷得知王光泰兄弟造反后,知道捅了馬蜂窩,本打算放了王光恩以平息事端,但聽說王光泰兄弟占領了鄖陽府六縣并殺死所有官員后,知道事情不可挽回,遂處斬了王光恩。。。。。
注3:根據楊士聰所撰《玉堂薈記-京師兇宅》記載,孫鳳毛于兇宅暫居時被毒死,且萊陽進士宋琮亦死于兇宅! 毒⿴焹凑肺墓澾x:。。。。。如楊大洪及崔呈秀,雖邪正不同,先后并住一宅,而相繼破家。御史張聚秀尋卒于其內,人相戒不敢居。青州馮可賓獨買居之,且開園起樓,以娛封翁。一日,馮鄴仙元颷在朝,仆于班次,傳者哄然,皆以為可賓,且爭咎此宅,己而非也。然其封翁竟沒于此宅。繼之者亦以憂去。太仆寺街亦有一宅。素兇,何香山居其中七八年,其家中或見緋衣婦人,往來空室,香山不見也。香山去后,宋五河琮(宋琮號五河)以考選僦居,未一月而斃。同館吳慎旃移入,余以為言,吳云凡宅豈有不經人死者,何妨于事。未五日而吳病,病十三日而歿。余初住一宅,業師以序貢就選,暫館余寓,倉猝病卒,余旋奉差出京,同年張師度入居之,病卒。最后孫鳳毛亦卒于此宅。皆數人相繼,事豈偶然。然則兇宅果有之也。
注4:張禹玉,字受閔,號伯績,山東登州府萊陽縣人,大理寺卿張夢鯉后人,萊陽縣門前張氏五世祖?滴18年進士第131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科殿試二甲16名,授翰林院庶吉士,著有《歷代建元錄》?贾羞M士后為母親丁尤三年,后在家奉養父親張重潤三年,又為父親丁尤3年,10年后回京入翰林學習滿文不合格而被康熙革職。一生仗義為民,才華橫溢,盛名遠播。
文化頻道意見反饋 文化熱線:0535-6785690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07001
網站簡介 | 標識說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法律聲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