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8 10:52:00 來源:膠東在線 【字號:大中小】
整理者:殷秦月
漁燈節,是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漁民特有的傳統民俗節日,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主要流傳于山后初旺、蘆洋、八角等十幾個漁村。漁燈節是從傳統的元宵節中分化出來的一個專屬漁民的節日。據山后初旺村的老漁民講,漁燈節的“燈”有三層意思,一是取魚蝦豐登之意;二是有照亮引路,佑護人船平安歸來之意;三是有使神靈認人識船,保佑漁民平安之意。
每逢漁燈節(依村俗不同有正月十三者,有正月十四者),這一帶漁民們午后以一家一戶為單位,不約而同地抬著祭品,打著彩旗,一路放著鞭炮,匯集到龍王廟(亦有海神娘娘廟的)。各戶代表身著祭祀服飾,向龍王敬獻“送愿船”(按自家漁船制作的模型),許下心愿,祈求保佑人船平安。隨后,人們來到各家漁船上舉行盛大的祭海儀式,以船頭為供桌,擺好口銜金銀的生豬頭、身貼燙金福字的大鲅魚和由20斤干面粉蒸制的身披點點猩紅的大餑餑,再配以山禽海鮮各色菜肴、紅燭臺、焚香爐等供奉器物,面向船頭虔誠跪拜,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魚蝦滿倉。此時,岸邊碼頭鑼鼓齊喧,鞭炮鳴放,龍騰獅躍,場面十分隆重。與之相伴的還有扭秧歌、踩高蹺等民間文化娛樂項目,漁民們載歌載舞,盡情揮灑。到了傍晚,漁村重回靜謐,漁民們又追隨著陣陣濤聲,紛紛來到海邊,進行漁燈節另一重要的祈;顒印八蜐O燈”。它們由紅蘿卜雕刻制成,以紙船載著隨風入海,如繁星點點,寄托著漁民求平安、保豐收之意;或用來慶脫險,還夙愿。此時,漁村里又燃放起五彩繽紛的焰火,起起落落,村中海上,燈花相映。
漁燈節沿襲到今天,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祭祀祈;顒,已成為煙臺重要的民俗文化品牌,其鮮明的漁家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如醇酒飄香,聲名遠播。2005年,為歡慶即將到來的雞年春節,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一年又一年”春節特別節目,拍攝包括煙臺在內的五座城市不同的春節民俗風情,其中漁燈節赫然在列。央視節目組對漁燈節進行了全程拍攝,并于大年三十下午向全國播放。2006年、2008年漁燈節相繼被列入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從規模上、內容上、形式上更加盛大豐富,每年開發區山后初旺、蘆洋、八角三處的漁燈節活動,參與的群眾、游客和攝影愛好者等達到十幾萬人。
文化頻道意見反饋 文化熱線:0535-6785690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07001
網站簡介 | 標識說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法律聲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