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08:41:00 來源:膠東在線 【字號:大中小】
魯東大學融媒體研究院 張雅婷
新聞是一個“理想者”的行業,所謂理想,是基于職業信仰的一種追求。國際新聞界最高榮譽普利策獎的創立者約瑟夫·普利策曾有這樣一個比喻:“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泵襟w作為除立法、行政、司法外的第四權力,肩負著輿論監督的使命,新聞傳媒從業者是瞭望社會的哨兵,是公平正義的守衛者,也是點燃火把照亮黑夜的人。在山東非法疫苗案和長春長生疫苗事件中,記者對疫苗安全的曝光和拷問,讓我們在憤怒不法商家為利益不擇手段之余,也推動了制藥行業對產品質量監管的重視;在昆山反殺案和孫志剛案中,記者的深度追蹤報道提供了多維度的視野,成為促進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的助推力。這一切,都因為有記者的新聞采寫才得以呈現,他們用一支筆、一頁紙、一個鏡頭將信息傳遞給混沌無知的人們。古有拿破侖感慨:“記者的筆可抵三千毛瑟槍!苯裼泄嗽u價新聞工作者“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毀譽忠奸,筆下有人命關天”?梢,嘴上功夫和筆下功夫是作為一名記者需要具備的看家本領。
新聞采訪與寫作作為新聞傳播學專業的重要基礎,是新聞學子的必備技能,融媒時代對新聞人的采寫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袁豐雪教授的《融媒時代新聞采訪與寫作》一書是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厘清新舊媒體新聞采寫要素、改革傳統教學范式的創新之作。從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到全媒體理論實踐,再到融媒體傳播,伴隨著媒介技術發展,新聞傳播學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身處全新的時代風口,新聞采訪與寫作學科教學面臨革新與轉型。本書著眼于融媒體語境下新聞采訪教學的三重時空建構,創設性提出新聞采訪課程教學中的一體同構、非線性以及動態化時空躍遷的理念。所謂三重時空,即課堂教學時空、采訪現場時空和連線人敘事時空構成的“一體多元”教學新模式。與傳統課程教學的線性組織相比,采訪現場、連線人敘事與課堂教學在時序上同步延伸,在空間上相互嵌套,形成教學環節中的“此時此地”與“此時彼地”的嵌套關系,敘事時空高度統一,突顯出鮮明的新媒體技術特色。學生在課堂即可跟隨記者的鏡頭深入采訪現場,伴隨著連線人的敘事獲知采訪現場發生的一切,極大地拓展和豐富了課堂教學時空……實質上開放了課堂教學的時空邊際,形成非線性交互、自組織設置議程的創新發展模式,學生被賦予時空躍遷的權力,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時空的窗口轉換。在三重時空的融合情境中,在場記者掌握與調度采訪現場時空與連線人敘事時空的關系,教師則掌握與調度連線人時空與課堂教學時空的窗口切換。其中,教師與連線人作為連接課堂教學時空與采訪現場時空的共同主導者,影響著各窗口之間的轉換節奏與次序;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主體,影響著連線人敘事時空建構中的延展與伸縮。
融媒體是新思維、新技術共同催生的一種現實路徑,是媒介生態競合過程中的最優選擇。融媒體帶來新聞報道新面相,袁豐雪教授嘗試站在新聞傳播學和教育技術學的交叉點來重新審視新聞采寫教學的困惑與機遇,探究融媒體寫作教學培養理念的更新、培養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創新、培養過程的重構,對高校新聞實務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性建構。建構起媒介融合視域下具有系統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新聞采訪與寫作教學新模式,凸顯“教學范式”與“學習范式”的轉換,強調深度互動與場域整合。
本書的一大亮點在于教學案例豐富詳實,無論是案例賞析還是拓展閱讀,都結合了大量的國內外經典新聞采寫報道實例,寓說理于故事,將新聞作品以二維碼的形式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種可視化的內容搬運方式,巧妙契合了融媒體主題,顛覆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式探究學習,充分體現出融媒體時代“萬物互融”的思想。
新聞采訪與新聞寫作是考量新聞記者業務能力的兩項重要抓手,也是完成新聞作品的兩個必要步驟。常言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眾所周知,新聞采訪與寫作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實踐出真知,尤其新聞,是對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投身實踐固然重要,但是,若想將所學與實際完美結合,前提是必須練就扎實的基本功,做到“不焦慮、不懸浮、不空心”,成竹在胸,因而掌握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是開啟實踐大門的鑰匙。民國新聞巨擘黃遠生先生總結了新聞記者要具備“四能”——能想,能奔走,能聽,能寫。如今,評判記者的標準變得更為嚴苛。媒介變革日新月異,靈活運用媒介工具為報道增色添彩成為每個新聞傳播學生亟待提高的媒介素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是當今社會用人需求的主流,要想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核心競爭力,“術”的傳授就不能被忽視。還有人說,新聞實務不用看書,練就可以。毫無疑問,這樣的刻板印象只會讓新聞教育失去靈魂。實務書的本質是對新聞實操技能的一種理論性知識要點的提煉和總結,以便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攀爬更高的山峰,抵達更廣闊的遠方。
打鐵還需自身硬,付出不負苦心人。在蓬勃發展迅疾嬗變的媒介環境中,媒介產品急速迭代,新形勢、新平臺、新現象、新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唯有掌握硬核知識儲備,不斷提升業務水平,融會貫通,與時俱進,才能乘風破浪,處變不驚,笑看庭前花開花落,讓新聞采寫有深度、有靈魂。
文化頻道意見反饋 文化熱線:0535-6785690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07001
網站簡介 | 標識說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法律聲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