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 15:01:20 來源:膠東在線 【字號:大中小】
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俗稱為“臘日”,也稱“臘八節”,漢族傳統節日,原是古人祭祀祖先和神靈、禱祝來年豐收的節日,又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日子,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粥(圖片來源網絡)
臘八蒜(圖片來源網絡)
這一天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節日食俗。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中國民間有一句諺語:“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吃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本褪钦f從臘八開始,家家戶戶便開始準備“忙年”了,采購年貨、準備食品,年味兒越來越濃,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活躍了。臘八到了,春節還會遠嗎?
(圖片來源網絡)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古時每逢農歷十二月初八,中國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
《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圖片來源網絡)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供佛供僧。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被認為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
(圖片來源網絡)
在中國,臘八節喝臘八粥的風俗比較普遍,至于這個風俗的來歷,民間有多種版本流傳,其中,源自佛教的說法最為盛行。相傳釋迦牟尼苦修六年出山,得牧羊女敬獻乳糜施救,終于十二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成道。后世為紀念這個日子,各寺院都要在臘八這天念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傳入民間,相演成俗。
膠東臘八粥傳說
在膠東,民間流傳較廣的版本,是一個警世故事。說的是一對老兩口勤儉持家,但兒子卻懶得出奇,媳婦也好吃懶做。老兩口去世后,小兩口坐吃山空,很快就衣食不繼了。到了臘月初八這天,兩人又凍又餓,好容易發現囤底還有幾粒剩米,墻角還有幾粒落下的五谷雜糧,于是全部掃出來,下鍋熬了一鍋雜燴粥。不料狂風突起,房倒屋塌,小兩口被壓死在底下,身邊還放著半碗沒有吃完的雜糧粥。
(圖片來源網絡)
從此,鄉親們每到臘八這天,家家都熬一鍋雜米粥,以此教育子孫后代。
膠東人怎么過臘八?
在煙臺臘八節習俗極為普遍,為應八的數字,臘八粥必須用8種糧食和果品制作,主要有高粱米,花生,豇豆,紅小豆,麥粒,地瓜絲等。
(圖片來自網絡)
過去,老蓬萊、黃縣(今龍口)、招遠、萊州人做臘八粥,一般都用紅棗、大黃米(黍米)、小黃米(黍谷米)、大米、小米、糯米、蓮子、豇豆、綠豆、蕓豆、花生、小紅豆、黃豆、芝麻、黏白玉米碴,玉米碴、杏仁等,任取其中八種煮熟成粥后,再加紅糖或白糖調和,臘月初八日早飯時吃。
臘八當日,膠東人還有泡臘八蒜的習俗。將去皮蒜瓣置入加了糖的米醋罐中加蓋密封浸泡,泡上二十幾日,蒜瓣變綠,便成了酸辣微甜的臘八蒜。大年三十,春節前后,隨著餃子下鍋,臘八蒜被啟封,每人的碗里倒一些醋,再夾幾瓣臘八蒜,和著餃子吃,味道好極了。
(圖片來自網絡)
龍口民俗專家曾講過:在臘八節這天之所以泡臘八蒜,是因為中國人愛講個面子和彩頭,蒜在中國人眼中,是福氣的象征,蒜有長得快,瓣又多的特點,寓意著留住子孫,多子多福,吉祥幸福。臘八蒜的“蒜”字呢,和“算”字同音,到了年關,各家各戶都要在這天把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古時,收債人為了討要錢款,就會泡上一些臘八蒜送給欠債人,欠債人收到后自然心照不宣。
過去,老黃縣還有一奇異的風俗:臘八這天,當年新娶的媳婦一整天既不能在婆家也不能在娘家吃住,而要到鄰人或親戚家住上一天一宿,謂之“躲臘八”,否則便會犯忌。究其原由,說法不一。一說,新媳婦為躲避聽到鏟子與鐵鍋的撞擊聲;一說,為了不讓新媳婦看到婆家無米下鍋的窘境。躲臘八,既是出于對公婆的尊重,又可巧妙地避免婆媳之間的尷尬。
(圖片來自網絡)
膠東萊陽某些地方,更有習俗稱,從過臘八到大年初三不準婦女回娘家。
當然,這些都是舊俗,現在應該沒有人信這一套了。
過完臘八,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膠東,最具年味的特色面食就是大餑餑。在煙臺許多農村地區盛行蒸餑餑的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忙活上兩三天蒸上幾鍋大餑餑、發糕、包子等以備春節期間食用和走親戚送禮。
大棗餑餑(圖片來自網絡)
花餑餑(圖片來自網絡)
而蒸餑餑也有很多講究,過年蒸的餑餑一般有大棗餑餑和花餑餑。在樣式上有“開口笑”大餑餑,寄托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許,還有保平安的“神蟲”、招財的元寶、連年有魚、老人的壽桃等。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臘八節正值大寒、小寒之間,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四九季節。不過,“春打六九頭”,臘八一過,離春天也就不遠了。
我有臘八,你有粥嗎?
The End
編輯:劉艷冰
(聲明:轉載請注明出處)
文化頻道意見反饋 文化熱線:0535-6785690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07001
網站簡介 | 標識說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法律聲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